首页 > 建设动态

补基础设施短板 古道村落迎蝶变

西京古道上徒步的人们。今年初,省住建厅和南方日报、“南方+”联合举办南粤古驿道摄影大赛,此为金奖作品。侯景波摄

石塘古村位于韶关市仁化县城西南19公里,西接乐昌市,省道345线横贯全村。村内,山泉水流淌于宽三四十厘米的水道系统,酒坊的旗子迎风舞动,在古色古香的建筑群中更显宁静。

几年前,这里却是另外一番景象:河水污浊、满是垃圾,村道脏乱、缺乏治理,老建筑损坏严重、乱搭乱建现象不少……近来,随着西京古道、梅关古道等南北通融文化遗产线路上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不断推进,石塘古村活化开发有了成效,村民也真切感受到了变化。

南方日报记者 田迪迪 发自韶关

策划统筹:谢思佳 卢轶 肖文舸

内外齐发力补齐交通短板

居高临下看石塘村,青砖青瓦、古宅民居,气势恢宏。面对如此优越的历史、建筑等景观条件,带动沿线村庄发展是古驿道保护利用的重要目标,而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则是重要的先行条件。

对此,深圳市城市空间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总裁唐曦文表示,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对交通系统提出了要求,应从现交通系统出发,串联、完善交通线路,完善线路标识系统等。在石塘古村保护利用规划中,石塘古村附近的仁乐公路(属于省道345线)在近期建设中予以保留,在东、西、北三面将现有机耕路拓宽为规划道路,以形成环状的村落主要道路。

唐曦文同时建议,在村庄道路建设过程中,因地制宜考虑建设停车场以及远期房车营地等规划。对于旅游绿道规划建设应要因势利导,避免大兴土木。

除了完善区域内交通基础建设外,打通古驿道与外界联系同样重要。

近年来,仁化县对外联系的交通网络正逐步铺开。武广高铁韶关站、韶赣高速公路丹霞出口分别距仁化县城50分钟、12分钟车程,京广铁路黄岗支线格顶火车站距县城14公里,赣韶铁路最大的区间站丹霞山火车站,距离县城和丹霞山分别为15公里和10公里。国道323106线和省道246345342线贯通全县,武深高速公路仁化段将于年底建成通车。

仁化县东面的南雄市同样注重驿道线路与周边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等区域交通系统相衔接。广东的主要出省通道——韶赣铁路、韶赣高速公路、国道323线、省道342线贯穿南雄全境,信丰(省界)至南雄高速公路列入省高速公路规划网,四通八达的地方公路构成了南雄快捷便利的交通网络。

不仅是交通基础设施,再以石塘村为例,《韶关市仁化县石塘镇石塘村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显示,这里的供电、电信、给水工程现状基本满足村民使用需求,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远期还将采用光纤延伸至路边各地块,为信息化村庄和今后旅游点信息服务建设奠定基础。

借力旅游开发古村换新颜

基础设施的完善给当地面貌和经济发展带来了改变。村民张露芬说,自家酒馆门口的三角街这条路,原来坑坑洼洼,雨后容易积水,平时出行也不便,现在整条三角街均铺上大小一致的仿古青砖,极大改善了附近居民的日常出行环境。

不仅如此,在石塘村内新建的3公里生态排水系统,解决了石塘古村因给排水系统老旧导致的生活不便跟常年积水现象;人工湿地的增设对石塘村生态环境的净化起到关键的作用。此外,公厕、文化广场建设以及传统房屋、历史文物修复保护等都使得石塘古村换了新颜。

在南雄市珠玑镇角湾村,历史上因梅关古道而来的热闹景象今又重现。曾经丘陵大山深处的冬闲田被开发成角湾油菜花生态风景区。角湾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周潮军介绍,通过争取行业帮扶资金约700万元,支持角湾村修建10公里多的休闲观光道和路灯亮化、3座机耕便桥以及近10公里长水渠和坡头等交通水利设施。

同时,周潮军介绍,石塘村通过多方筹集资金约200万元,利用闲置小学资源,打造集一站式服务大厅、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标准化卫生站、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党建活动室、阅览室、文体广场等一系列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农村综合公共服务平台。建成之后,这里还可作为游客服务中心。

珠玑镇相关负责人称,珠玑镇已经实现了农村水泥硬化道路通到自然村,通信光纤、电话、宽带入自然村,村村通自来水。珠玑镇2016—2017年建设休闲农业观光道路14条,总长28.932公里;建设绿道2条,已经投入使用,总长5.1公里。聪辈至大雄禅寺绿道900米,连接珠玑古巷,大雄禅寺两个景区;长迳大茶棚至珠玑一号绿道4.2公里,连接南雄城区和珠玑镇区,实现同城化。围绕古驿道开发利用,珠玑镇希望能够实现农村变景区,农产品变旅游产品,农民从事旅游业为旅游服务的目标。

做好基层工作激发内生动力

不过,记者在实际走访中发现,补齐古驿道沿线基础设施短板仍面临现实问题。

石塘镇党委委员郭胜洪称,石塘古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还比较低,比如遇到大型文化节、体育赛事,接待游客数量众多,一度出现电力供应紧张。古驿道沿线村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村民缺少动力与活力。仅梅关古道周边就有10个贫困村、1195名贫困人口。而在石塘古村,对于拥有产权的民居,村民同样缺乏投入保护修缮资金的积极性,建新房愿望更强于修旧房。

以前,石塘村村民认为老房子不值钱,保持村子不脏不乱就可以了。现在他们知道了,古村要旧而有气质、旧而有本色、旧而有乡愁。广东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朱雪梅谈起帮扶的石塘村时说道。

20149月,朱雪梅作为广东省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专业志愿者下乡服务活动的志愿者与石塘村自愿结为帮扶对子。通过结对帮扶,朱雪梅发现规划落实还有很多具体工作需要跟踪指导、保护利用措施还需完善、发展潜力还需挖掘。为此,朱雪梅数十次带领师生团队到石塘村,利用专业知识,义务为石塘村编制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同时积极宣传,为村落保护和建设提供咨询和指导,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自觉保护自己的村子。

为激发村民内生动力,各地想过不少办法。以珠玑镇角湾村为例,该村积极探索党建和农村综合改革、基层治理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村两委干部表率作用,发挥党员干部带头示范作用。尝试以村小组为单位,以党员干部为基础,开好家长会,选好理事会,提高村民自治程度,调动村民参与村集体事务的积极性。并统筹好各类涉农资金,通过乡贤捐款、帮扶单位补助等多种渠道解决项目资金缺口,进而增强村民动力。其中,角湾村新屋自然村村民通过召开家长会、成立理事会,统筹资金约80万元,用于古村落维修和环境整治。

古道

往昔开山通南北

如今成为新载体

古驿道保护利用将推动粤东西北协调发展

踏上千年梅关古道,梅树夹道,湿漉漉的鹅卵石在雨后阳光中发亮。爬上高约400米的梅岭,山巅雄关独踞。这段国内保存最完好的古驿道在广东境内长约1.2公里。

当前,广东正在重点打造8条古驿道主题文化线路。作为其中南北通融文化遗产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梅关古道、西京古道等都是古时岭南通往京城的重要通道。忆往昔,这里曾商贾如云,货物如雨,万足践履,冬无寒士。如今,商旅虽已不再由此通行,古驿道却被赋予了新使命:以其为载体,发展周边特色古镇、古村,推动粤东西北协调发展。

南雄市文史专家沈荣金在《史话》中写道,秦始皇横扫六国统一中原后打通了梅岭关,滚滚铁骑和无数辎重才得以从这里通过。到了唐开元716年,张九龄奉诏开凿扩建后,古道长达30公里,宽达5丈,坦坦而方五轨,阗阗而走四通,让梅关古道逐渐从一条狭窄的关隘,成为五岭诸通道中交通最繁忙的一条。

除了货物流通,历史上曾有三批百万余名中原人经此处南迁。出梅关,十几公里就到了珠玑古巷。1500米的古巷,鹅卵石铺成的石路被岁月磨得锃亮,170多个古老的姓氏祠堂坐落两旁。

中山大学教授黄伟宗介绍,在中原战乱频仍的历史背景下,唐宋两朝先后有三批百万名南下移民,从梅关古道经珠玑巷转移岭南各地,而且零散移民一直络绎不绝。今天的珠三角原住居民,其先祖大多经梅关南下岭南地区。不少移民随后又迁至港澳及海外,才有了如今遍布海内外的广府人后裔。

今年910日,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再次在石塘古村举行,一名村民开心地告诉记者,我们的米酒、糍粑前所未有的好卖,简直把古村带了。

自去年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在石塘古村举办以来,当地以大赛为契机,改善乡村环境、发展乡村旅游,游客的增加带动了当地农产品和米酒的销售,让村民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堆花米酒在石塘已经传承四百多年。李振成自家经营了一家小酒厂,以往销售堆花米酒都是靠他自己骑着摩托车往一家家商店送,现在却再也不愁销量了。李振成说,我们每天产三百斤酒都不够卖的。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还带来了大量游客,石塘村不少村民把自己的老房子改建成民宿,一些经营酒厂的老板索性在酒厂内开设民宿,让游客能够体验制作石塘米酒的全过程。

自去年石塘古村举办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首站比赛活动后,石塘古村旅游知名度明显提升。据统计,仅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石塘双峰寨景点,赛前游客量月均920人,赛后增至月均1630人,逢节假日客流量更是达到赛前的三倍。石塘镇也形成了以古村落休闲观光游与红色旅游为主的一日游市场。

如果说古驿道像一条项链,周边的古村落则是项链上的珍珠。类似堆花米酒等的文化遗产,正在这条珍珠链上被慢慢擦亮招牌。

如何进一步利用古驿道的资源为周边乡村带来活力?坚持古为今用,给予古驿道应有的珍惜和合理利用,才能创造具有历史文脉传承的城乡环境,发挥古驿道的新价值和意义。

来源:南方日报

点击进入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