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建设动态

让南粤古驿道“活”起来“火”起来

“加大梅关古道、西京古道等南粤古驿道、古村落活化利用力度。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树立文明乡风。”在今年的广东省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对南粤古驿道的保护利用作出部署安排,引发代表委员的广泛热议,有助于推动南粤古驿道“活”起来、“火”起来。

南粤古驿道是岭南重要的历史遗产,是古为今用的重要文化资源。 在历史上,这些古驿道犹如一条条活力奔腾的大动脉,将中原的商品、文化、人才源源不断地输送至南方,同时也将来自海外的多元文化源源不断传至内地。今天,曾经的军事之路、商旅之路、文化融合之路正逐渐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特别是伴随着定向大赛、文化旅游、特色农业项目的开展,南粤古驿道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在乡村建设、文化休闲、体育健身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广东省旅游局统计,去年国庆黄金周期间,南粤古驿道沿线17A级景区共接待游客69.7万人次,同比增长8.1%,渐成广东旅游新热点。而沿线一些地方借助南粤古驿道的修复和活化利用,不仅实现了当地村民的脱贫致富,也带动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尽管在历史上繁荣一时,但南粤古驿道长期以来并未受到足够重视,甚至可以说一度被工业化和城市化所遗忘,因此也是广东贫困乡村分布密集的地区。据统计,古驿道两侧各5公里范围内覆盖贫困村数量为1320个,约占全省贫困村总数(2277个)的60%。事实上,也就是近一两年,南粤古驿道才开始日益受到重视,修复和保护力度才不断加大。这条路任重道远,修复和保护也不是其最重要的目的。倘若仅仅是为了重拾一段历史和文化,南粤古驿道的价值着实有限,更重要的是应成为沿线地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目前,这项工作还刚刚起步,脱贫的乡村仍是少数,未来还需要持续加大古驿道活化利用力度,把修复和保护工作同美丽乡村建设、文化旅游、体育休闲、农业发展等结合起来,为大众提供更多优质的公共生态产品,以道兴村,助推乡村振兴。这才是南粤古驿道的真正价值所在。

南粤古驿道在省两会上再次受到关注,其实不算意外。一则去年底,省住建厅、文化厅、体育局、旅游局联合印发《南粤古驿道线路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带动社会各界对南粤古驿道的关注持续升温;二则在刚刚召开的广东各市两会上,南粤古驿道也是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高频词汇,广州、珠海、中山、茂名、韶关、汕尾、湛江等不约而同打出了古驿道这张牌,且与中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安排高度一致。根据省里的总体规划,到2025年,广东将规划建设11230公里的古驿道网络,建成24个重点发展区域、1200多处人文和自然发展节点、59个区域服务中心、252个一级驿站,带动248个古驿道文化特色乡镇、416个古驿道文化特色村落、1310个贫困村的建设和发展。这预示着南粤古驿道的修复和活化利用工作按下快进键,沿线地区发展和村民脱贫致富也将进入快车道。

南粤古驿道不只是一笔历史文化遗产,还是一条乡村振兴之道。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需要活化利用好这笔宝贵遗产,借助旅游+体育+文创+产业的方式,整合沿线人文、自然等特色资源,带动乡村旅游和经济发展,让南粤古驿道起来。然后,还需要把活起来的南粤古驿道推广出去,进一步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努力将其打造成广东乃至全国的特色品牌活动,让古驿道在大众心间火起来

来源:南方日报

点击进入原文